。
那书生显然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包装,拎在手里,在袋外面的中央还能看到苏家布行这四个大字,顿觉十分新奇,离开店铺时,还不停的打量着那个厚纸袋子,显得爱不释手。
送走了新顾客,苏通文这才走了出来,满意的拍了拍陈晓的肩膀:“古有子贡瑚琏之器,吾有陈晓辩商之才,方才见你与那书生卖衣衫,竟是硬生生的把一个只想看看的,变成愿意花钱买的,若再干上几年,定能成大商之才。”
“先生过奖了。”陈晓不好意思地笑道“小的也就是看人准了些,方才那书生,腰间环玉佩,头戴青元冠,虽说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一件衣服倒也是买得起,再加上他在店门口多看了两眼,小人便觉得此事能成。”
“哈哈,大善!”苏通文在店门口朗声笑道....
.......
沧青铁路通车以后,青州的经济开发区渐渐的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入驻,再加之《新大宋日报》的推波助澜,一波经商热潮便席卷青州。
原经济开发区本来有一千一百多家门店,竟是被全部占满,各色商铺鳞次栉比,就连青州城内的百姓,到这经济开发区的街道上,都赞叹不已,谁都没想到,在边境之地,还能有如此繁华的奇景。
不过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沧青铁路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许多原本从江南之地去新沧州的商人也嗅到了巨大的商机,纷纷把商贸重心朝青州转移,毕竟三年低商税,这对于青州所有的商人来说,无疑是个天堂般的消息。
乘坐火车前往青州的商人越来越多......
......
姜胤将古代的时钟调快了七倍,所以他回现代仅仅过了两天多,而大宋这边却都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
先叫来了蔡昌毅,姜胤询问了一下半个多月来沧州的情况,新宋的进展全都是在按照计划中在进行,随着铁路通车,越来越多的商人尝试到了铁路的便利,而青州的经济开发区也已经入驻满了商户,很多商人到那边没有商铺登记,干脆自己在附近租了店面营业。
青州繁荣的消息也成辐射之状覆盖周围各个州域乡县,各种日用小商品成了紧俏货物,铙子、木梳、篦子、刷子、减装、墨洗、漱盂子、冠梳、领抹、针线,与各色麻线、鞋面、领子、脚带、粉心、合粉、胭脂等等这些,听说生意已经做到汴京那边去了。
山东之地,现如今第一大的群体是农民,第二大的群体就是商贾,姜胤在《新大宋日报》上指出的要成为生产型商贾的计划,越来越多倒卖的商人遭到了针对,人人都以生产商品为荣,倒卖商品为耻,也是极大的遏制了囤聚奇货的黑心商人们的愿望....
就在这种情况下,姜胤终于是把又一批现代化建设者给运到了青州,青州的大规模现代化改造,终于要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