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听从荀子的意见。
荀子有理有据地说道:“太后!一个人很难活到一百岁,而国家却有千年。为什么呢?因为援用了具有千年历史的可以信赖的一贯的原则。朝廷更迭,一废一兴,世事变迁;但是,只要能够运用这个一贯的原则去适应这些变化,就能够条理贯通,不至于出现混乱。因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个一贯原则的基本内容是永远不会失效的。社会出现混乱,就是因为运用这个一贯的原则出了差错。社会安定,就是因为把这个一贯的原则运用得恰当。因此,根据这个一贯的原则来衡量,正确的,就可以去做,偏离了的,就不要做。”
君王后急切地问:“你说,如今本宫怎么做就不偏离这个原则呢?”荀子说:“涉水过河,如果水的深浅标志不明,就要沉没到水里去。治理国家,就应当把这个一贯的原则树为明确的标志。如果这个标志不明显,许多人就要跌进水中,国家就会混乱。这个一贯原则的标志是什么呢?这个标志就是礼义与法度。废弃了礼义和法度,就是暗无天日的世界。暗无天日的世界,那就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齐国近几年之所以出现混乱,就是礼法不明。表明礼法,惩恶扬善,不以私情而混乱法度,这就是大道正理。”
君王后问:“荀老夫子!你是让我依法行事?”
“有句话叫作,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荀子非常清晰地说,“明赏罚就是明是非,明善恶;正国法就是正美丑,正礼义!”
君王后再问:“他难道真的不能宽恕吗?”
荀子坚定地一字一句地说:“不能。只有杀无赦!”
那高唐都大夫的外甥神情专注地听着荀子的谈论,听到此时,猛然愤怒地举起身边的巨大铜兽,向荀子的背后砸去:“诶!……”
荀子闻声昂然扭转身来,用威严的目光注视着他。
君王后喝令:“住手!”
高唐都大夫也大声喊叫:“住手!”
那年轻的外甥把举起的双手停在空中。
荀子大义瘭然地注视着他,斩钉截铁地怒斥:“你仇恨我是吗?你
要砸死我是吗?你以为这样就会挽救你的性命,而让我惧怕退缩是吗?我告诉你,像你这样的乱臣贼子,荀况我就是要说,应当杀无赦!杀无赦!不杀你,便没有正义;不杀你,便没有是非;不杀你,便没有礼义;不杀你,便没有国家!”
年轻人被荀子的威严所惧,突然把铜兽砸在自己的头上,鲜血流淌,砰然倒地。
高唐都大夫急忙扑过去,抱住外甥,心伤痛哭。君王后厉声呼喊:“把他拖下去!”
宫人立即把尸体拖出宫门。
荀子意犹未尽,向君王后继续陈述:“太后!严格尊重礼义和法规,国家才会有大治,有和谐。因此,任何人也不能凌驾于礼法之上、超越于礼法之外。这样,百姓就会像亲近父母一样亲近君王。君臣上下、贵贱长幼、以至于普通百姓,都把这个作为崇高的原则。农民分田耕作,商人分货贩卖,工匠分事而做,士大夫分职而尽责,诸侯分土而守,三公总揽朝政大事,天子就可以做到拱手而治了。对内对外,对近对远,莫不如此,天下就没有不平均的,没有不和谐的,没有不能治理的,这是百王之所同,礼法之要领呀!”
“好!”君王后严厉地向高唐都大夫说道,“你身为都大夫,谎报年终上计,伪造灾情,不交赋税,私自扩大封地,暗中私养兵马,隐藏大王钦定的死刑罪犯,又与其同谋反叛,罪恶累累……”
高唐都大夫慌忙伏地叩头:“太后饶命!”
君王后转身问荀子:“荀老夫子!请你说,像他这样的罪过,应当如何处置?”
荀子说:“国家的大法已经公布,官吏严重失职者要处死,违反礼法者要囚禁,有分裂行为者必须歼灭。”
君王后手指高唐都大夫:“你听到了吗?你的罪过,哪一条也是死罪。来人!将他斩首示众!”
此时高唐都大夫突然疯狂地站起来,大声喊叫:“我后悔!我后悔呀!”
君王后问:“你后悔什么?”
高唐都大夫愤怒地手指荀子:“荀况!五年前,是你的话让先王决心杀掉我外甥的父亲,抄斩他的满门。今天又是你,让太后决心斩杀她的亲外甥,要我的性命。我后悔,没有在你荀况回来之前杀死你!我后悔,没有听外甥的话,及早把我的军队开进临淄,把你们统统杀死,由我来做齐国大王!”
君王后愤怒至极:“你个蓄谋已久的叛贼,推出去,斩!”
武士上前抓住高唐都大夫拉出宫门,他依然高声喊叫:“我后悔!我后悔!……”
君王后稍事冷静,思想适才的情景,颇有感触:“荀老夫子,感谢你呀!今日若非你的教导,本宫险为亲情所动,赦免了这两个恶贯满盈的叛贼。”
临淄街头,人们拥挤着观看,高唐都大夫被关在木笼里由武士押赴刑场。
后胜乘车迎面而来,望见行刑的车子,急忙闪在一旁。他偷偷地从车窗里观看刑车远去,想到之前自己为掩饰与高唐都大夫暗地勾通的罪过而杀死收藏史,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还在君王后决心以核实年终上计为契机,廓清吏治,铲除积弊的时候,后胜就跑到太史敫那里嚼舌头,大惊小怪地说那荀况向他的姑母出主意,要把你们这些元老统统扫地出门。太史敫虽然感到吃惊,可又觉得后胜的话有些夸张,事情不会像他说的那个样子。如今斩杀了高唐都大夫,后胜又跑到太史敫那里去向聚集在一起的元老们说:“斩杀高唐都大夫,那是杀一儆百。荀况下面还有大文章!”
几位元老关心地问:“他还要怎样?”
后胜半吐半咽:“下面的文章,恐怕就要轮到你们了!”
几位元老心中吃惊,太史敫则愤然拂袖而去。
斩杀高唐都大夫之后,田单与荀子也私下议论。
田单认为高唐都大夫在年终上计的时候露出原形,最后叛乱,被歼灭,为齐国廓清吏治,铲除积弊,开了一个好头,立下头功的是荀子。
荀子则说:“我在想,对于这件事情,有人会哭,有人会笑,有人会恨。高唐都大夫死了,他的阴魂不散。也许那个为掩盖他的罪过而杀死收藏史的人,将不会善罢甘休。”
田单点头认同:“他是太后的至亲,是太后最相信的一个人,也是一个更为阴险可怕的人!”
荀子关照田单:“你是相国,要警惕呀!”
田单也关心荀子:“老夫子!你也应当小心此人。”
荀子另有所思地问:“田相国,近日秦国与赵国在长平的战事有什么消息吗?”
田单不解:“老夫子,长平与我齐国千里之遥,你为何突然关心起长平的战事?”
“不,长平与齐国并不遥远。”荀子解释说,“这场战争不仅仅关乎秦赵两国,也关乎齐国,甚至于还要关乎关东的所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