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样子,这对他不是什么难事。基本上他很少出外勤,平时就是打扫卫生端茶倒水,遇到队里有什么体力活打个下手,偶尔人手不足的时候,才会把他们这些人派到外面,也都是象征性的一些出勤,谈不上什么具体的工作,也谈不上什么危险性。当然,有油水的事情也和他无关,他也并不想去参合。他很小心地使自己成为一个可有可无不引人注目的人,平时除了偶尔和赵子清打个招呼抽一根他丢过来的烟,他很少和人交往,他只是在观察、适应这种生活。
赵子清是这里的队副,但却是管事的人,队长在半年前从租界回来的路上被乱枪打死,之后就一直空缺。侦缉队长的死是黎世杰被招进来的间接原因,这件事使侦缉队在一夜之间跑掉了十来个人,而得知内情的人也不敢再来吃这碗饭,人手顿时不足起来。赵子清是个很精明同时也很现实的人,他拿该拿的进项,谨慎地做该做的事情,从米贩子到租界巡捕房到日本人都很熟络。他会拿出大笔的钱笼络手下的人,一再告诫大家要小心做事,不要去惹不该惹的人,也不要去做那些刀口上舔血的买卖,用他的话说,在侦缉队就是混口饭吃,诸事都犯不着当真。侦缉队虽也时时抓一些人,但大多是些贩夫走卒之类,但凡能明里暗里亮出个招牌的,都找个理由放了,剩下的,也多是弄点小钱,并不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当然,他对日本人交代的事总是小心应付的。
黎世杰在侦缉队虽然没有什么额外的油水,但进项足够维持他目前的生活水准,两个月以后,甚至还匀出钱换了皮鞋和衬衣。房东在得知他在侦缉队谋到差事后,对他的态度也大为改观,不但在收钱的时候打了很大的折扣,还奉送了一包好茶叶。春节后报纸上关于战事的报道已经日渐减少,租界的大部分报纸又恢复到了战前的风花雪夜,然后便是国民党副总裁汪先生出走的事。虽然也有报纸破口大骂称之为汪逆,但连这等大人物都和日本人搭上关系,使人不禁觉得战争的前景又暗淡了许多。
五月初的一天黎世杰意外地出了趟外勤,一般这种时候总是有些大事发生。果不其然,是汪先生到了上海,抗战不到两年就出现如此戏剧性的场面,自然引起了上海滩的轰动。黎世杰对汪兆铭并不陌生,战前在南京曾经多次远远的见过,民国二十四年汪兆铭遇刺的时候他就在现场担任守卫,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事情的惊心动魄依旧历历在目。黎世杰不懂政治,也不关心政治,但对汪兆铭的到来,他是不以为然的,他不认为这是明智的选择。这种感觉本身并不是基于事情的对错,在沦陷已经两年的上海——很多人其实已经不再根据对错而是根据利益来判断事物了——这种感觉是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本能。政治的是是非非并不是他这样的人能左右和领悟的,上海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汪先生,但他的工作使他在很多事情上拥有与众不同的感觉。周围很多人对汪的到来都抱有乐观的态度,认为战事就要结束,和平就要到来。黎世杰对这种看法是嗤之以鼻的,中国的事情从来不是由汪先生说了算,他甚至指挥不动一个连,既然如此,他的作为又怎么能左右得了大局?但他努力控制住自己不流露任何一点与此时的氛围相左的情绪。
事情结束后黎世杰没有到队里,直接回了住处,在就要走进楼道前的一瞬,他感觉有双眼睛在看着自己,眼光并没有恶意,也没有危险,但这个感觉很强烈。他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然后停住了脚步。
“你好,黎先生。”周枫说。
“周小姐,你好。”黎世杰稍微觉得有些惊奇,但并不特别意外,他知道只要他们不离开上海,迟早会来找他的。他打量了一下周枫,比起上次见面,她不那么脏,也不那么瘦了,面色红润了许多,身上不再穿着那种难看的大襟袄,而是换成了上海女人常见的对襟衫,外面套着一件紫色风衣。这个打扮在上海并不算特别时尚,而且衣服也显得有些陈旧和破损,但却第一次使周枫显示出了女人的味道,当然也显示出周枫最近的经济条件大为改观。周枫看起来并不特别适应这种服装的变换,黎世杰的眼光使她显得有些局促。
“上去坐吧。”黎世杰尽量平静地说,周枫点点头,跟着他一起上楼进了屋。
黎世杰给她倒了杯水,然后坐下了,等着她开口。
周枫沉默了一会,取出一个布包,放到桌子上,说:“这个请你收好,是我们欠你的五十块钱。”
黎世杰感觉布包很沉,伸手捏了一下,是大洋。
“我们只有这个。”周枫说。
“这个很好。”黎世杰笑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