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熊槐听取群臣关于上一年的国情,然后宣布今年继续修养,结交各国,尽量不动刀兵。
事情安排完,熊槐一脸轻松的看着群臣问道:“诸卿可有他事上奏?”
熊槐问完,见近处的重臣全都没有开口说话,正欲宣布退朝之际,突然,群臣的中间传来一个声音:
“大王,臣闻之,人不信则不立,国不信则衰,是故,昔日商君在秦,为取信于民,乃立木于国都之门。信立矣,法俱矣,则必严于执法,以信天下。
臣又闻,功必赏,过必罚,此国君之宝也。过不罚,攻不赏,此乃乱之始也。
今国中有大王亲近之人犯罪,于国有大罪,而大王却视而不见,不予重罚,此等赏罚不明,臣以为乃大王之失,还请大王鉴之。”
“嗯?”熊槐一脸疑惑的看向说话的人。
这人是大夫申鹄,乃是廷理的属官,国中刑罚,也是这人的职责。
于是,熊槐一脸肃然地问道:“申卿,不知国中何人犯罪,若是卿有真凭实据,寡人绝不徇私。”
“大王英明。”申鹄拱手一礼,然后应道:“大王,臣要说的不是他人,正是淮阴君之母郑袖,当日江淮反叛之时,叛逆郑袖身穿王后衣冠,以王后之礼接受逆党朝拜。
此为逾越,此为大不敬,按律当斩。是故,臣请大王杀郑袖以正国法。”
熊槐一听,立即发现这事不对。
江淮叛乱基本上已经在六月份就平定了,叛逆也在八月份全部解决了,而郑袖也在六月中旬夺回淮阴后,就被他派人送到子青在淮阴的府邸。
现在是十月中,这事都过去好几个月了,这时候突然有人提出要杀郑袖。
这事就不对了。
在他已经软禁郑袖于淮阴君府邸的情况下,申鹄还要杀远在赵国为质的子青之母,这不是谋害子青,并破坏楚赵两国的关系吗?
郑袖应该只是一个引子,可是,那这次风暴的目标是谁呢?
是远在赵国的公子子青?
还是近在咫尺的寡人?
亦或者其中还有其他国家的影子?
想着,熊槐立即露出迟疑之色:“这······此事······”
熊槐迟疑的一下,然后看向群臣,试探的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一听楚王开口,昭雎等重臣也还搞不清申鹄突然揪出郑袖的目的所在,不愿轻易开口,故而纷纷做出沉思状。
而群臣的中间,早已打过招呼的大夫曾布等十余人,立即齐声拜道:“大王,臣以为申大夫所言在理,公子子青之母,参与叛逆,大逆不道,理应杀之以正国法。”
熊槐一看拜倒的众人,见他们全都是原江汉地区的中低层贵族,而且,最关键的是,熊槐知道很清楚,这些人中大部分都参加过太子的宴会,跟太子亲近。
见此,熊槐心中猜测,这事十有八九是太子煽动。
如果是太子出手,那很显然,太子肯定不是在针对哪个已经做了庶人二十年的郑袖,而是针对远在赵国的子青。
那太子为何针对子青?
熊槐回想了一下这段时间的事情,心中立即有了猜测,这肯定是因为江淮叛逆尊子青为王引起了太子的忌惮,所以太子打算杀郑袖立威。
不!
熊槐看着殿中请求诛杀郑袖的江汉贵族,哪能不知道太子横的计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