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槐叹了一口气:“寡人虽有心革除弊端,但是国中贵族权势太大,以致十余年前的变法才刚刚开始,便勋贵的反对中夭折。如今,寡人准备了十余年,再次开展变法,却依旧感到贤才不足。”
说着,熊槐看着接子笑道:“寡人听左徒说,先生有天下之才,故而寡人特请先生前来,希望先生不要以寡人愚钝,还请不吝赐教。”
接子闻言点了点头。
他在襄阳之时,屈原就多次打算将他举荐给楚王。但是,当时因为他对楚国的国情以及政局还有诸多疑虑,连墨子宋妍这等大贤,也都无功而返,故而他也不想自取其辱。
直到这次楚国进行变法的大势已成,屈原再次写信邀请,接子这才答应下来。
毕竟,屈原在襄阳的所作所为,接子全都看在眼里,襄阳的成功,其中也有一半,是他的心血。楚国的变法,其实他早已参与其中,此时,不过是从幕后走到台前,正式参与其中。
想着,接子便拜道:“臣愿为大王效力。”
熊槐闻言,大喜道:“能得先生相助,寡人的忧心,便消散了大半。”
接子闻言,想起来的路上,屈原向他介绍的目前的形式,此刻,见楚王眼中忧色始终没有消散,于是,便笑道:“大王,昔日齐王迎接王斗,王斗向齐王举荐五位大贤,由此,齐国大治,天下贤才大都归于齐国。”
说着,接子行礼道:“臣虽不才,不敢与王斗相比,但是,现在大王亲自在宫外相迎,臣虽不肖,也有一些人才,愿意举荐给大王,以解大王心中之忧。”
熊槐一怔,看着接子大喜道:“不知先生打算举荐何人?”
接子摇头道:“臣也不知他们是何人?”
熊槐闻言一愣,半响没有反应过来。
原本他以为接子也会与王斗一般,举荐一些治国能臣,以解决变法人才不足的问题。结果,接子却说,他也不知道自己举荐的人是谁。
若不是眼前的人是天下闻名的大贤接子,熊槐差点就让人直接把他赶出宫外,流放地方了。
顿了顿,熊槐尴尬的笑了笑:“先生说笑了,先生要举荐贤才,岂能不知他们是何人?还请先生直言,只要有才,无论是何身份,寡人一定量才而用。”
接子笑道:“大王,楚国朝中大贤无数,若是大王真缺大贤,哪里还用着臣来举荐。臣知道,大王现在所急缺的,不是治理天下的大贤,而是治理一县的贤才。而臣所举荐的,正是这些一县之才,甚至一郡之才。”
熊槐闻言精神一振,看着接子露出期待之色,若接子举荐的人真是这样,那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了。
“不知先生所说的人才是?”
接子听到楚王再次询问,摇头笑道:“大王,虽然臣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谁,但是臣却知道他们在哪!不仅知道他们在哪,还知道他们正在为大王治理地方?”
熊槐闻言,微微一愣,看着接子露出不解之色。
难道是寡人骑驴找驴,人才已在国中而不自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