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族学,再说,谁不知道,他是被圣人厌弃的人,若不是还有荣国府的罩着,谁还知道有个宁国府。但从某种程度来说,二府是分不开的。现在贾敬很清醒,没回京里找事,怎不让艾若开心不已。
所以到了他们守孝完成,艾若都动了不回京城的心思了。在江南多好,他们在这儿办个书院,只要贾政有事可做,他就不会有什么意和贾政商量,贾政听说要给他开书院,马上就来劲了,这二十七个月里,特别是最后十个月里,贾政常带看家人,穆哥一起几乎走遍了江南的各大书院,他真心的喜欢办学,看得多了,他脑子里的想法也很多了,艾若鼓励他把自己想法记录下来,将来总有机会实践的。于是,这些日子里,贾政都不知不觉记录了很多感想,回头看,会有新的想法,这些东西会不断的完善,而艾若也会加入她的想法。
也不算是想法了,她从小读到大学,对现代人来说,真的在学校待的时间比家里还长。也许她不会办学,但是她可是身经过无数老师的,好些事情站在学生的想法跟贾政这老先生是不同的,两人交谈时,也让穆哥儿,贾珠,小呆一块听着,大家一起讨论。
虽然穆哥儿很讶异,竟然他们这一家人,拿这么大的事,一家人这么随便聊。一段时间之后,他竟然也习惯了,也能跟着一块聊聊天了,他虽然没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过,但是吃过饭之后,一家人,一块坐坐聊聊天,孩子们抢着说话,父母也不生气,反正一家人,和和乐乐的样子,让穆哥儿很是惊讶,原来家庭是可以这样的。
当然穆哥儿不支持贾政留在江南办学,在哪办学不一样,本来文风来说,本就重南轻北,北方著名的书院就不很多,当然要去需要贾政的地方办学啊!主要是,他将来是要回京的,那贾政一家不回去了,他得多寂寞啊!所以坚定的反对了。
艾若忙说,对他们来说,有竞争才有进步。真的在这儿闯出名堂,才是真的得到学界的认同,这很重要的。艾若和穆哥儿的关系还真没什么进步,就是大夫和那病人的关系,就算一起吃饭,艾若和穆哥儿似乎也是互不对盘。一听穆哥这么说了,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的,于是马上反对,开玩笑,就是想离你们家远远的,所以坚定的忽悠着贾政。
贾政觉得两边说得都对,作为老师,当然也想有教无类,到学生更需要他的地方去,在是艾若说得也没说,他也想得到学界的认同,这种不是国子监能给的,就算是他真的把那些子弟教好了,他弄了一个大祭酒当当,其实也没用,他还不是鸿学大儒。但是在江南办一个学院,真的闯出名堂来,他就晋身清流之中了。若再教出一两个状元,榜眼什么什么的,他就是名师了。再混几年,当大儒不是梦啊!
两相无法抉择之下,贾政同学又发挥了他忠君的思想,在守孝期满了,写了折子给老圣人,把情况一说,意思很简单:“您是老大,您说了算。您说,我是在江南办学呢?还是回京里,继续自己当年未尽的教育事业呢?
艾若瞪着贾政,这个人,过日子还真的挺简单的。啥责任也不负,真的觉得果然当笨蛋果然幸福了。之前有代善,现在好了,贾政直接把做主权交给老圣人了。
老圣人对贾政跟对贾敬果然不是一个态度了,看了贾政的折子,很快就给了回应。不是下圣旨哦,而是真的回复折子,就是在折子上直接写了朱批。直接说,爱办学是很好的,先回来去国子监好好积累经验。口气很温和,就真的像是个长辈一样,对晚辈的谆谆教导,贾政马上感动了,赶紧让艾若收拾行李,他们回京。
艾若翻着白眼,却只能让人收拾行李了。不过她是很能自我安慰的,守孝二十七个月,然后折子的往来又几个月,然后,她们又拖了几天,所以,基本上,她算着拖了半年,硬生生的在江南过了春节才正式的准备回去了。然后让周瑞家的派人回去打理,她留下准备,不过是能拖一天是一天了。
当然,还是叫人去苏州,叫林海他们过来,怎么说,他们离开江南之前,得让他们见见女儿是不是。
那个林海他们还有一年,但一年也挺长的,金陵与苏州怎么说也比京城要近得多,真的搬了,他们想见就难了。林海很快就带着贾瑗他们一块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