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慢走。”等老程头收拾好了东西,于飞上前说道。
“这位先生有什么事吗?”老程头好奇的问道。
“我对老人家刚刚说的内容很感兴趣,想问几个问题不知道方不方便。”于飞问道。
老人看了看日头,并没有立刻回话。
于飞立刻醒悟了,现在已经到了饭点,在这里空着肚子谈太说不过去了,便说道:“我看不如这样,我们找个饭店边吃边聊,我请老人家吃饭。”
见于飞很上道,而且也看在于飞刚刚给的“老人头”的份上,老程头也便点头答应了。
于飞并没有带着老程头去顶级的饭店,而是随便找了一家“门脸”还可以的饭店,点了几个菜。主要是给老程头吃的,他自己并不太饿。
吃了七分饱之后,于飞也就开始问话了。
“程老,刚刚您说的内容是从哪里听到的?”于飞开门见山的问道。
老程头摆了摆手说道:“不过是道听途说,当不得真的。”
不过老程头的说法,于飞并不相信。老程头刚刚讲的故事,虽然漏洞很多,但是入情入理,很有可能是真实的,起码不是一个说书的艺人能够编出来的。所以于飞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出处,也能增加几分判断的把握。
但是老头很明显不愿意多谈。
于飞只能旁敲侧击,以套取更多的资料。
“老人家是凤阳本地人?”于飞问道。
“老头子祖上是川川川川人,不过祖上迁移到了凤阳。已经四五百年了,说是凤阳本地人也不为过。”老程头说道。
“哦?”于飞心中一合计,四五百年前那不正是明朝吗?难道说老程头说的故事与他自己有关。
“不知道令祖因何迁移到了凤阳呢?”于飞又问道:“恕我直言,从古至今,凤阳可都不算是一个富庶的地方呀。”
“还不是因为凤阳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是当时的中都所在吗?”老人说道。
果然!于飞脸上露出了然的申请。
老人知道于飞已经猜到了什么,猛喝了一口酒说道:“罢了罢了,现在已经时过境迁,藏着这个不知真假的秘密,还不如说出来,当成故事权且听听。就冲于先生这顿酒肉,老头子就把祖上口口相传的传说悉数说给你听,时至今日也没有什么值得保密的了。”
“哦?”于飞顿时来了精神,连忙又将老人空了的酒杯满上,说道:“老人家请说。”
“实不相瞒,老头子的祖上也是有功名的人,祖上程普是洪武十三年的进士,原本外放贵州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后来蒙建文帝恩宠,破格擢升成了京官,伺候在皇上的身边。靖难之役之后,祖上陪在朱允炆的身边,出逃在外,一直到他落发为僧,祖上才又回到中都,也算是守着皇脉正统度过余生。”
老人的说的故事是于飞之前闻所未闻的!
“您说朱允炆落发为僧?这又是怎么回事呀?”于飞问道。
“这说起来确实让人惊讶。朱允炆在出逃之后,朱棣的军队已经攻到了京畿,建文帝便和跟随在侧的近臣商量往何处去,有人主张出海躲避,有人则主张躲往大漠,但是都被否决了。因为到了海上就失去了根基,以后再想重新夺取江山就更不容易了。而大漠则被元人残逆占据,去了恐遭其辱。因此祖上主张往西去,因为朱棣属木,而西方属金,金克木,因此往西去是最有利的。”老人说道。
于飞感到一阵好笑,逃亡大事,竟然依靠这种莫须有的属性相克,实在是草率之际。 不过这也能反映出金陵城破之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