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挥军南下的时候,北京城里,新一期的《帝国日报》用整个版面的图画搭配文字宣传此次阅兵。
帝国日报的编撰们大都是等着吏部选官的举人们,举人这种东西,在偏远的地带或许还算个宝,被北京城里就是根草。
这作八股文的高手,随便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这场阅兵仪式,盛赞此次阅兵的军队,是三皇五帝到如今,从未有过的雄壮军队。
步兵的气势,骑兵的威武,以及装甲车的震撼。
这一期的报纸上印了很多黑白图画,画很粗糙,人物一片漆黑,只能看个轮廓,但依旧不会影响人们的热情,在京的洋鬼子们也都买了一份作为收藏。
很多来到大明的外国使团成员甚至是成捆成捆的买,打算带回到欧洲去卖,报纸这种东西在西方也是稀罕玩意,只有罗马等少数城市,在有大事发生时才会发行一期。
礼部官员也把各国公使在阅兵仪式后的反应写成折子送进养心殿,朱由检看了十几本,全是谈装甲车的,好像骑兵和步兵没出场似的。
英法等国倒是稍微提及了一下阅兵式上的步兵,但也只是稍微提及。
他们倒不觉得不披甲的步兵有什么不妥,17世纪30年代,欧洲步兵开始广泛采用,手持枪械占主导地位的战术,也就是被后人戏称为‘排队枪毙’战术的线列战术。
这种战术在亚洲,很少有国家这么玩,但在欧洲只能算是比较新鲜而已,并且在未来的一两百年里,这种战术会越来越流行。
看着奏折上英法等国对大明陆军的随意评价,朱由检没兴趣再看下去,就让他们这么以为吧,等真打起来,这帮洋鬼子就知道大明陆军的厉害了。
……
北京郊外,西南方,卢沟桥边。
这里是北京警备师的驻地,国家军队重编之后,原本的京师三大营被改编为京畿卫戍军,孙承宗转任军长。
军中下辖五个警备师,其中北京警备师是主战师,昌平、宛平、大兴、通州,这四个警备师作为常备师驻守四方。
一旦有敌军逼近,北京城至少有5个师,6万士兵守护。
北京警备师的驻地外,受邀前来的各国公使和各位土司、首领们早已等候多时。
阅兵仪式上,装甲车从他们身边驶过,虽然让他们感受到了压迫感,但毕竟只是走马观花罢了,今天,礼部官员告诉他们,他们不光可以近距离看到,甚至还可以上手抚摸,参观内部结构。
装甲车这种人类认知外的东西足以勾起人们的探索欲。
军营他们是不能进的,工部的匠人们在军营旁边建了一个建议的营地,观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