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来了这么一句,满脸的不以为然之色,不等孙元化提出质疑,再次开口了,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心之处。
“之所以让你选择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让他们先行移民到辽东,金州和复州一带,并不是放在那里就不管了,也不仅仅是发一些农具、粮食和田地,还有相应的兵器,以村为基本单位,组成民兵,环顾在城池的四周,村与村之间,不能离得太远。”
“民——兵——”
孙元化嘟囔一般的缓缓吐出两个字,满脸的不解之色,但还是明白了崇祯的大概意思。
“孙爱卿,所谓的民兵,其实意思很简单,和地方的乡勇差不多,但又远远不同。”
崇祯颇为意味深长的来这么一句,在这一瞬间,不禁想起了后世的一些事情,民兵最多的时期,当然就是解放战争之后,建国初期的那几年。
那个时候,虽然新中国已然存在,但是各地还是存在大量的土匪,亦或是国民党的游兵散勇,亦或是间谍,不同于明面上的双方互相征战,这些要麻烦的多,犹如疖癣之疾。
若是仅靠大军,短期之内,很难解决隐患。
因此,民兵就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各村成立民兵队伍,平时务农,若是山贼土匪来犯之时,那他们就是士兵,拿起枪,只要坚持一段时间,驻扎在附近的解放军就会前来支援。
此情此景,与现在的辽东何其相似?
毕竟,被打散的那些鞑子行踪飘忽不定,又是零星分布,只要猫在哪个深山老林之中,即便明军再如何的强悍,也拿他们无可奈何。
总不能为了清除几个、十几个鞑子,就要搜山,搜树林吧?
毕竟,就算是战争,有时候也要考虑成本的,投入的,是否获得相应的酬劳。
就算决心清缴那些山匪与鞑子的游兵散勇,派大军围剿,进山搜索,一个两个还行,权当磨炼新兵,操练军队,然而,若是面对数十、上百这样的上贼土匪,数量少,行踪不易察觉,大明的财政也支撑不了多久,尤其是现在这种多事之秋。
因此,民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以保护村落的安全,如果山贼或鞑子多的话,只要坚持那么一会儿,附近的明军就会来援,将其一网打尽!
要是少的话,民兵自己就能解决。
毕竟,和传统意义上的乡勇或团练不同,民兵不仅有朝廷装备的兵器,刀剑这些东西,还有火器加持,对付一般的、小股的山贼土匪还是没有问题。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不等孙元化做出回应,崇祯进而徐徐地说道:“这些村落的民兵,具有官方的性质,朝廷为他们派发兵器,还会予以一定数量的火器。”
“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朝廷还会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操练,加强他们的军事素养,却不会给他们军饷。”
对于最后一点,民兵没有军饷,孙元化也能明白,民兵虽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