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431.818那个落入尘世的“天才”
作者在那个分部的朋友还告诉他,这位之所以能这么快晋升,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分部遭遇过一次重大挫折,所有调查员都折进去了,只剩下两人,其中就有这个天才。
另一人是p5,但为人友善不争不抢,而这位一见压在头上的人都没了,立刻跳了出来。他把自己的关系用到了机制,一个p3硬是让分部领导们相信,能借助他的人脉重建分部。
而恰好总部和省部都为了重建分部投入了海量资源,于是就出现了极其可笑的一幕:
为了借助这位天才的“高层人脉”,分部几乎将所有资源都倾斜到他身上了。当然另一方面来看,当时只有两个调查员,不投给他们就没人可投了。但不公平的是,那位p5却没有得到任何资源倾斜,甚至还得给这位当保姆。
结果这位享受着公家资源,一路疯狂晋级,只用了一年的工夫就升到了省部。然后他就一脚将分部踢开,别说帮忙了,甚至都不联系了!
等于过去一年,总部、省部投给分部的重建资源,全都落入了他个人的口袋,成就了他天才之名!
他听到朋友这话后,又私下联系了那个分部的多名同事,从各个角度验证了这个说法,现在只感到无尽的可悲。
作者越写情绪越激动,直言要不是省部主任和那位p9面试官疯狂捧那天才,想在省部复制那一套模式,强行把对方捧上p9,他一个小小的派遣员,也不敢得罪那种大人物、大势力。
但一想到公司出了这种蛀虫,还就在他身边,他最终还是忍无可忍,深夜写下了这篇帖子。
他最后还喊话那位天才,长袖善舞不是坏事,但要用在正途。如果他能把这种能力用在项目中,而非现实里,一样能取得很精彩的成果。
别人也会心服口服。
文章的最后还附上了十几张飞信或oA内置飞信聊天截图,各种打码,完全看不出谁是谁,但都是他向别人求证、别人朝他吐槽的内容。
乔木一边读,一边咂么着嘴:“我原来这么差劲的吗?”
范鸿换了个安静的地方,怒道:“他们这么胡编乱造,编排你我和方主任就算了,还敢把米工和你们杨主任带进来,还真把山西当成他们的地盘了?”
“这有什么?”乔木又把帖子扫了一遍,“人家从头到尾没提任何人名与地名,你难不成还要自己站出来认领?”
“还用提名字?这一看就是在影射你,影射咱们!”
乔木轻笑了一声:“你觉得这帖子里说的都是真的?”
“怎么可能?!”
“既然你觉得都是假的,那你为什么认为这篇帖子是在影射咱们?”
这一句直接给范鸿堵住了。他憋得半天说不出话,捯饬不过这个逻辑,只好抱怨:“你怎么替他们说话?”
“我这是在模拟庭审,”乔木笑道,“假设你向监察部举报,监察部找到这个匿名发帖人了,双方对峙的时候人家这么来一句,你咋办?”
“那按你这么说,一切造谣诽谤都可以逍遥法外了!”范鸿不认可这个说法。
“当然不可能,咱们真要是起诉的话,大概率是能胜诉的。一年后法院判决对方在内部论坛公开道歉、恢复名誉,再赔我几万块钱,赔你几千块钱,顺便把咱们的诉讼费也出了。这个怎么样?”
范鸿没话了:这算哪门子胜诉?太便宜对方了。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目前法律上处理侵犯名誉权,就是这么个情况,”乔木起身靠在靠枕上,“另外你还得考虑一点:公司层面,会支持咱们诉诸法律吗?会不会站出来和稀泥?如果公司不支持咱们走法律程序,那监察部处理此事,能拿出法院那种态度和力度吗?”
对方的创作手法还是很高明的。一切负面内容都是“我发现”“我听说”,涉及他自己的态度与看法,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没有一句人身攻击或人格否定,整篇的基调都是“一位误入歧途的青年天才”。
但读者看了,就不是这种感觉了,结合自己的职场情绪,只会对文中的“天才”和他背后的那些推手,加倍不满。
毕竟大部分调查员绩效都很平庸,手头也不阔绰。
这也算是另类的“仇富”了。
就算监察部找到对方,对方也可以说是道听途说被人误导了。监察部要是让他说出谁误导了他,他也可以以保护同事和朋友为由,坚决不开口。
最终的处理结果还是要落到公司制度上。制度有规定“依据错误事实批评指责同事”会承担什么大的代价吗?
他可不信会有这种规定。除非那位同事是高层领导。
大概率就是监察部发个通告宣布对方所言不实,对方再发个帖子公开道歉。
然后内部论坛就全是“反正我信了”“保护伞惹不起”“社畜只能忍气吞声”。
没有人会主动招惹监察部,所有的愤怒,都会集中指向被他们人肉出来的乔木和范鸿他们。
等他们的名声彻底臭了,高层再想提拔、重用他们,就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承受住这种舆论的中伤。
范鸿一个连时事新闻都不关注的中年父亲,对这种弯弯绕绕实在不擅长,听乔木这么一分析,顿时目瞪口呆。
“那就无解了?”他完全无法接受这一结果,“就任凭他们这么造谣?就没人能治他们了?”
“也不是不能。他们卡的时间很巧妙,张世光即将更进一步的节骨眼儿,他不想惹事上身,你也不想麻烦他,”乔木叹气,“换另一个时间,他们都没胆量把你牵扯进去。不把你牵扯进去,就没法扯到方主任身上。只针对我的话,那就是大炮打蚊子了,看着热闹,其实没什么杀伤力。”
对方全文都在说他,但从下方十几页的评论来看,真正让观众恨之入骨的,还是公器私用,挪用公司资源,把他打造成天才的两位面试官、分部和省部主任,以及那位p11。
醉翁之意不在酒。
见范鸿还是愤愤不平,他直接出主意:“你去问问张世光总部监察部是个什么态度,不用让他出面,就是打听一下。如果和我说得差不多,大概率是希望息事宁人,就告诉我一声。”
“你有办法?”范鸿立刻问道。
“有没有办法,要看监察部的态度了,”乔木笑道,“他们和稀泥,我就有办法。他们秉公办事,那我就没辙了,只能求他们出面,打一场旷日持久的烂官司。”
范鸿不傻,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他的方法显然也不干净,所以才需要看上面的态度,才能决定做不做。
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