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这个人,其实没啥大本事,书读的也不多,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他经常能引用论语中的名句。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只不过藏了一部《论语》。
后来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时人都传言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结果后人就都以为他好牛批的样子,看了半部论语,就能把朝政处理好,以至于后世都流传他的美名。
其实这位老哥真的也就只熟读过论语而已,如果不是历史上的陈桥兵变,他把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让赵匡胤当上皇帝,他一辈子也不可能当上宰相这种大官。
虽然赵普书读的少,品行也一般,还有点贪财,但是他识人善用的才能倒是真的厉害,历史上他看过的人,能不能结党,能不能拉拢,弱点有哪些,他都知晓的一清二楚。
此刻,在垂拱殿上,他对杨业就看的很透彻。
赵光义虽然军事上是个彻头彻尾的草包,但是对于用人方面,他做的也还算不错,要不然大宋也不会在那么大的舆论压力下恢复正常。
如果历史上的赵光义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去发动第三次的伐辽战争,避开他不善军事的弱点不谈,只发扬他知人善用的强处,凭借大宋那么多的能臣,那么他很有可能会成为同李世民一样的皇帝。
但是赵光义比李世民差就差在自知之明这一点上,赵光义自认为很懂军事,其实就跟马谡一样,光会纸上谈兵而已。
本来历史上的第三次征辽,潘美部署的还算不错,前期甚至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辽朝的东易州刺史和涿州判官先后以城来降,宋军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岐沟关等军事要地已落入手中,可是赵光义这个大脑袋一看前期打的那么顺,也不顾将士们连征百里的疲劳困苦,更不在乎炎热的天气,强行分兵推进。
最终结果就导致了宋军大败而归,数万宋军,或被杀,或掉入河中溺死,或被俘,损失巨大?,“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他自己的大腿上也中了一箭,狼狈的坐着驴车逃回了汴京。
后来他死也是因为箭伤屡发而死,可以说是有一个作死皇帝的典范。
而现在,姜胤坐在垂拱殿的梁柱上,实实在在的领略到了这些政客的心机。
“陛下,那这杨业...”赵普试探性地询问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决定启任杨业为此次剿匪偏军大将。”赵光义点头道。
“陛下圣明。”宰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