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永远如流水,抓的越紧溜的越快,前方战事吃紧,也容不得姜麒多待,很快出征的日子到了。
大汉中平二年,八月壬申,一大早姜麒在母亲的担忧中告别亲人,带着一队仪仗与典韦向北宫后的夏门而去。
或许是知道眼下天下局势严重,天子刘宏怕姜麒不尽力,居然破天荒的早起前来参加祭旗。
夏门外,姜麒一马当先于众将外,骑着高大的黑风,一身淡黄色的麒麟甲,加上白色战袍,在晨光的承托下显得威风凛凛。
此刻在其后面,各部以校为方阵分列两旁,步骑合万,在三天的时间里尽管姜麒不要求这支刚刚凑齐的队伍令行禁止,但方阵的气势还算展现些许,尤其在四千余骑兵的承托下,看上去还有那么一回事。
眼看时辰将至,一支华美的仪仗出现在了城楼前,整个仪仗前面中黄门开路,接着擂鼓喧天,声响中一辆八骑骏马拉着的王车悄然而至。
马车停稳,很快身着祭服的天子带着一名孩童,在百官的陪同下从马道走上了门楼,见此姜麒不敢耽搁率先下马上前,众将跟随于后。
望着门楼上簇拥着的天子,姜麒俯身道:“微臣车骑将军姜麒,率西征将士拜见吾皇,请必须下令出征、、、、、”
“准、、、来人赐酒、、、、”天子闻言,眺望城下的金戈铁马一时还有些指点江山的味道,随后激动中虚扶道。
“赐酒、、、”天子下令,传旨的张让那鸭公声当即传遍全楼。
随着令下早已备好的美酒,在侍奉的太监忙活中快速跑入等待的众将面前。
见姜麒接过酒碗,天子意气风发的鼓舞道:“今西凉小儿不知王恩公然反叛,朕发兵擒之,在这里预祝爱卿凯旋、、、、”
“弟子也在这里祝太傅马踏胡骑,早日凯旋、、、、”随着天子之言,幼稚的刘协也高兴的大声喊道。
“请陛下、王子放心,臣在这里发誓,不退胡骑誓不还都”,作为领军之将姜麒眼下就是军魂,对于天子的嘱托姜麒干脆道,说着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后“啪”的一声将瓷碗摔在地上。
“不退胡骑誓不还都”随着姜麒动作,下面的将官也有样学样附和道,声势直冲云霄。
“三军听令,剑指西凉、、出发、、、”祭旗基本完成,姜麒身形一转看着良莠不齐的将领下令道。
大纛挥动,跨上战马姜麒深深回望了天子一眼,其实这时的姜麒还是对刘宏心存感激的,必定是刘宏在一年内将他从无名小卒提到了位比三公的车骑将军,不管姜麒心中如何不满,面对知遇之恩,在这场关乎朝廷生死的战役中他必须胜,哪怕马革裹尸终不悔。
“协儿,看到了嘛,这就是我大汉第一战将,如果以后你用的好,你所建的功业定不下高祖、武帝、、、”刘宏看着远去的大军小声说道。
“父王、、、”听着父亲之言,还幼稚的刘协有些不明白看向面前父亲变得憔悴的身子。
“要是朕再年轻十岁就好了”对于儿子的疑问刘宏倒是没有解释,只是挺了挺腰自嘲道。
只是刘宏在感慨岁月之时,他仿佛忘记了他才三十出头,如若励精图治还来得及。
、、、、、、、、、、、、、、、、、、
大军出函谷关,过弘农郡一路急行军,只三日就到达了长安的潼关,一过潼关便是长安地界,过了潼关,姜麒仿佛见到了当初过虎牢的景象,潼关外虽没有饿殍遍地,但随着叛军压境,逃难之人几乎堵断了关外的道路。
见此姜麒不禁感叹,或许自己想的太轻松了。
长存桥,原本灞桥,因王莽时期,王莽嫌灞字太过戾气而得名,此桥位于长安以西,是洛阳进入长安的必经之路,也是长安友人迎来送往之所。
今天的长存桥早已被官军封锁,在那桥头随着日升,已有数十名官佐在此等候,在这些等候的人群中,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依车与最前列,着老者虽然看上去已过不惑之年,但从眉宇间的刚毅上看,他正是壮志之时。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天子刘宏刚刚提拔的京兆尹、讨虏校尉盖勋,说到盖勋那在西凉可是有名的名士,其人虽是文人,但在任上却屡立战功,去年面对羌人叛乱,便力扛羌人与阿阳县,后解冀县危时更骂退边章、韩遂。
也因此表现,盖勋得到天子注意,再加其以往在任的刚直,天子不禁感叹‘恨见君晚’,随后便除为京兆尹,当三浦乱事再起,皇甫嵩到达洛阳后更举荐了他讨虏校尉的职务,以其守卫长安城,而今天盖勋携文武与此处,皆为了迎接新任车骑将军姜伯孝。
当天色渐远之时,姜麒所率的万余大军姗姗来迟,远见长安大小官吏皆来迎接,姜麒并未托大,赶紧下马表示感谢。
“下官京兆尹、破虏校尉盖元固携长安大小官吏,拜见车骑将军”当看着身着黄金甲的威武将军在众护卫的保护快步而来,盖勋哪怕没看清其人官职,但也不敢怠慢赶紧领下属官吏俯身拜道。
“快快起身,可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