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风刺骨,黑夜人让天地间恢复了宁静。一座小山坡后面,林仁肇拿着两块燧石“啪、啪、啪”撞击了一阵,时不时闪出一丝火花,但是空气中湿冷异常,引不燃干草。
突然他恼怒地将燧石使劲扔到地上,仰头“啊…”地大叫了一声。接着就从腰间拔出佩剑了,向脖子上一横,冰冷的剑锋激得他一个激灵……身边连一个人都没有,没有部将救他劝他,但手上的剑久久没有动弹。
心里隐隐有不甘,所以这一剑十分犹豫;可败成这副模样,又如何回得去?
这一仗,虽然己方没有摸清石坡山的隐藏埋伏敌情,但对方主将郭绍用兵也太过诡异!采石渡口事关重大,不救采石奔袭林仁肇这股偏师?况且这一战,周军强势、几乎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根本犯不着拿后路冒险!
但事实证明郭绍押对宝了,皇甫继勋简直不堪一击、根本不能对采石渡口施加压力!
林仁肇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先是国王李煜,他用皇甫继勋为主将就是一种错误。接着不制止皇甫继勋根本上的错误策略,又是一错。
而直接的责任应该是皇甫继勋,此人实在太差,手里四万多精锐距离重地采石才几里地,竟然逡巡不前;说好了林仁肇攻击蜀军时,他攻击采石牵制周军,结果石坡山一个简单的疑兵之计就让他按兵不动……当石坡山敌兵出动攻打林仁肇时,他也该趁虚进攻采石,如此一来这一仗哪边更吃大亏还不一定。
而皇甫继勋坐失了所有战机!
林仁肇想来想去,战败的责任不在自己,现在自裁必定被人趁机说成畏罪自杀!莫名其妙为别人的错承担责任,而且他打心里看不起皇甫继勋。这种事实在难以忍受。
他下定决心要回京澄清事实,不能这样窝囊地死在角落里。
晚上太过寒冷,他爬到山坡上观察了一番,远方隐隐有一点灯火,遂把马牵过来,摸黑牵着马向那个方向走去。
林仁肇回京后,先想到的是光政院辅政陈乔。只要将战场上的情况和陈乔一说,陈乔定然明白其中关节。
但是陈乔闭门谢客,不见林仁肇,连句话都没有,全然当作不认识的人。就在这时,宫廷竟然很快就知道林仁肇回来了,并且派宦官轻易地在陈乔府前找到了他,传旨进宫面见陛下。
他一腔怨气无处说去,对人们枉顾事实也是恼怒非常。正好有机会上殿,遂将心里的话一股脑儿对着陛下和几员大臣说了出来。
……林仁肇提起用人错误和战役策略偏离的事时,比较含蓄。但坐在上位的李煜脸上已是青一阵白一阵,下面的臣子竟然在大殿上当面指责国王!
李煜此时心里又是恐慌又是烦躁。采石之役无果,损失惨重,南唐国恐怕一时半会不可能再夺回采石……这便意味着周军将在一百二十里的地方毫无压力、源源不断地南渡直接威胁江宁!
他恐慌的不仅是此事,同时感觉到自己毫无威信可言,刚刚登基,现在连一个武将都敢如此指责君王。
李煜确实有种恼羞成怒的感受,但是他还是忍住了!因怒杀人于事无补,会把事儿弄得更糟。
李煜道:“有司会详察此役,论轻重问罪!你且回家待着,等朝廷的回话。”
林仁肇拜别。
不多时,李煜闻讯皇甫继勋回京,在宫外求见,便宣他进殿问话。
皇甫继勋在殿下叩,痛哭流涕:“臣为大军主将,林仁肇为我前锋却不听节制,自作主张分散兵力。这等骄纵的武夫,觉得自己比谁都厉害,可他还是被人打得一败涂地全军覆灭!”
李煜看了一眼陈乔,说道:“朕事前同意林仁肇可直接听命于朝廷,但未料到他如此不堪战。”
皇甫继勋忙道:“此人一定与周朝廷的人眉来眼去,不愿得罪周人,用兵马虎草率……”
陈乔一直没吭声,连半句都没为林仁肇辩护,更没求情。李煜琢磨,或许陈乔心里也有数了,武将公然将责任往国君身上推,比较过分、不是懂事的人;所以陈乔推荐了林仁肇,却已不愿为他求情了。
在李煜心里,陈乔还是很识大体、能当重任的大臣,父王留他为顾命大臣总是有些缘由。
这时皇甫继勋可怜兮兮地叩头道:“臣临危受命,却一败涂地,自知有负陛下之重托,罪该万死……”
李煜一言不。
皇甫继勋便继续哽咽道:“但微臣忠心耿耿,天地可鉴!陛下看在皇甫家祖上为国家立下的汗马功劳、微臣之父兄为国而死的份上,饶恕微臣一条性命。家中就剩微臣这一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