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已经进入巫山地区。青山之间,江水湍急,波涛在山水之间咆哮。江边的石壁上一个高亢沙哑的低声传来:“嗨!”顿时众人齐声呐喊:“嗨哟哟……”另一些人很有节奏地喝道:“嗬嗨!”
纤夫们的喊声苍劲而有力,盖过了涛涛江水的浪声,逆水之中散发出极强的生命力。郭绍站在船头,一时间都被震撼了。他望向江边,只见一群赤身的汉子俯着身体,扶着石壁,在喊声中一次次地向前艰难地前进。这时号子手又起头吆喝道:“拖呀!”一众汉子立刻齐声喊道:“拖、拖拖拖……”
楼船前面还有一个熟悉当地水况的艄公,和战船首领舵手在一起调整船只的方向,避免船只触礁。郭绍感受到战船的命运和纤夫们联系在了一起,那一声声壮丽的号子,仿佛战阵上的喊声。
之前有部将劝他离开船只走陆路,因为一触礁就要毁船。不过郭绍拒绝了,他说要和将士同舟共济……当然也有个原因,他会游泳。
这一段险水路程并不远,郭绍所乘的旗舰不多久就度过了最急的一段。接下来普通的船只可能仍旧需要纤夫继续拉,但周军长江战船不用,因为有水车加多桨动力,风帆也比较好;军用战船是不计成本的东西。
岸上的纤夫收起纤绳,轻快地唱起歌来,返身向东走;还有更多的船要通过险水,当然也有更多纤夫在后面。郭绍细听时,大部分歌声没有歌词,偶尔有一两个词但似乎是当地方言词汇,他没听懂。也许远古先祖最初的音乐,就是这样的声音,发自本心的呐喊。
“来人,把他们的首领找来,我上岸去见见。”郭绍回头对部将说道。
郭绍乘小船上岸,只见沿江道路上的军队车马如同长龙,虎贲军的虎旗在巍峨重叠的山间飘扬,分外壮观。偶尔遇到峭壁,也有栈道……以前的人们在石壁上用手工凿出石洞来,然后用木料插在石洞里,上面搭木板建成栈道;似乎无论多么险恶的大自然,都阻挡不住人们前进的脚步。
一群赤身披着褴褛破布的人佝偻着背看着郭绍,他们只是用目光来表达礼节,没有多余的话。终于一个号子头上来,弯腰道:“将军。”
郭绍转身结果一个装铜钱的袋子,递给他道:“与我们同舟共济、帮助过大周军的人,都是我们的盟友。”
号子头高兴道:“谢将军赏。”本来一声不吭的纤夫们听到袋子里哗哗的铜钱声音,气氛也放松了,小声地说起话来。
这时郭绍才发现京娘背着身,一脸无奈。郭绍便问号子头:“你们为啥不穿衣服?”
“穿不起。”号子头故意把话说得慢点,虽然口音不同、但发音还是能叫人听懂,“俺们容易把衣裳磨烂,且湿衣服穿着会病。”
郭绍一脸同情,感叹了一声,又问:“这边的百姓过得怎样?”
号子头道:“穷山恶水的,地里种不出多少东西,‘下江’拉船的还要抢咱们的活,苦哇。”
郭绍便道:“你回去告诉山里有威望的乡老,让附近的首领族长都带人到巫山县,大周要赈济受苦的百姓。”
“好,好呐。”号子头看着郭绍急忙点头。
郭绍说罢挥手让纤夫们走了,重新上座船。这时部将忍不住进言道:“那些人虽然过得苦,主公心存怜悯,但不必现在赈济他们。军粮从后方运来太不容易了,送给山民太可惜。”
郭绍却道:“咱们不能这么算成本。若是周军不修德行,名声太差,现在行船怎么办?就水师那些人不熟悉这险恶的水情,不把船都撞毁了……纤夫们不说故意毁咱们的船,逃进山里不给咱们向导拉船,大军走这条路也够呛。”他拍了一掌部将的肩膀,“那些人虽是干苦力的,但也是人,谁好谁坏分得清。咱们对他们好点,百姓心里明白的。”
一旁左攸赞道:“主公高屋建瓴,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正说着话,便听得“哇……”地一声,不远处一个士卒忽然呕吐了一口。郭绍转头看了一眼,只见他脸色苍白,便对左攸说道:“从江陵府带了一些郎中过来,叫他们熬些汤药防止疾病。”
“是,在下即刻去催促他们。”左攸道。
船在江上摇摇晃晃,上面载着一些虎贲军的将士多是北方人、可能不习惯在大江上坐船。想当年曹操打孙吴,也是因北方人不习惯坐船才把船拿铁索连在一起,所以中了火攻。
……当天下午,郭绍忽然得报,后军昨晚遭遇了袭营,粮草辎重被焚毁无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