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轰”地一下,几乎所有媒体都出来凑热闹了,关于雨果的大牌新闻一件接着一件,犹如天上的繁星一般数不胜数。
一会这里的新闻传说,“雨果在片场要求多多,从早餐的咖啡必须手磨开始;到午餐拒绝吃剧组提供的饭盒,必须由助理亲自到高级餐厅点餐;再到下午茶甜点都有具体详细的要求。”
一会那里的新闻又爆料,“雨果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势在剧组一手遮天,不仅列出合作演员清单给制片人,而且还对导演和编剧的工作指手画脚,惹得剧组怨声载道。”
不久之后又有不具名的线人站出来作证,“雨果在巡演期间和女歌迷关系混乱,对送上门的女歌迷来者不拒,夜夜笙歌。更为可耻的是,雨果还把女歌迷当做物品拿来与其他乐队交换,甚至作为赌资来进行消遣。”
更为荒谬的是还有人哭哭啼啼地说自己怀了雨果的孩子,结果雨果拒绝承认,还大言不惭地说“即使你做亲子鉴定我也不会抚养的”。
似乎在短短的时间内,雨果就变成了劣迹斑斑的大坏蛋,不仅仅是耍大牌而已,就连人品都有了严重的瑕疵。这样的场景着实是让人哭笑不得。
如果有人愿意认真回忆一下,就会发现,雨果现在的处境和当时迈克尔-杰克逊是何其相似。唯一的差别就是,有一名证人真的将迈克尔告上了法庭,而且还是臭名昭彰的恋。童。癖;但关于雨果的所有指控都止步于传言,没有任何一名证人站出来,也没有任何相关证据出现,一切都只是媒体报纸上沸沸扬扬的“据说、传闻、听说”。
更为诡异的是,“洛杉矶时报”、“美国周刊”在这一次的新闻之中似乎销声匿迹了,他们始终都没有站出来为雨果澄清——刊登了雨果的官方声明“这一切都是虚假的指控”根本不算,就连“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这些报纸也都没有发言。
其实许多人也都察觉到了这种异常,真正加入这一次大牌传言讨论的大部分都是地方小报纸、八卦超市小报,全国性报纸只有“纽约邮报”、“休斯顿纪事报”和“每日新闻报”,另外还有幸灾乐祸的“芝加哥论坛报”。
“芝加哥论坛报”依旧保持了他们黑色幽默的风格,不支持雨果但也不反对雨果,更像是凑热闹的捣蛋鬼,“奇怪的是,在众多针对雨果的指控之中,证人始终是语焉不详的‘某人’,证据始终是传闻之中的‘听说’,就连时间和地点都沦为了‘某天的某地’。难道是因为女巫审判的威力依旧乌云压顶?”
当初迈克尔面对指证几乎是千夫所指,但这一次雨果面对的指责却仅仅止步于谣言,始终没有进一步发展。“芝加哥论坛报”就是在嘲笑这些媒体都是胆小鬼,害怕女巫审判的事件再次重演。他们似乎都意识到,雨果不是那么好惹的。
从这个侧面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次事件是没有证据的,否则这些媒体怎么会害怕雨果,不敢正面对质呢?
但是在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之中,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的又有多少呢?寥寥无几。所以,这一次的大牌责难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
“纽约邮报”又一次爆出了猛料,“雨果在波兰拍摄某部作品期间,因为酗酒而对同剧演员大打出手,同时也因为过度饮酒而导致剧组工作延迟,甚至和导演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度差点被驱逐出剧组!这一次的消息得到了内部人员的肯定回答,之前之所以澄清只是剧组为了冲刺颁奖典礼的奖杯,剧组站出来维护雨果罢了!”
这消息一出,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辛德勒的名单”。
关于雨果酗酒的新闻在电影上映那段时间就闹过了一次,当时还是特蕾西-雅各布斯揭出来的,但之后都得到了澄清,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但现在,“纽约邮报”再一次旧事重提,而且言之凿凿。刹那间,就将这一次大牌事件推向了巅峰。
不久之前,雨果还是全美无数人追捧的顶尖巨星,但转眼过后,雨果就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种局面着实让人哭笑不得。更为奇怪的是,面对如此惊涛骇浪的攻击和陷害,雨果作为当事人却稳坐泰山,丝毫没有着急的迹象,就连“七宗罪”剧组都一片太平的景象。这实在是不太正常。
不过,雨果不准备反驳,不代表其他人可以忍受这些莫须有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