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算一部佳作,虽然观众十分捧场,但依旧不能掩饰它故事空洞、场面局限、格局简单的事实。他们显然对之后即将登场的“真实的谎言”抱有更大的期待。
他们甚至还呼吁观众应该抵制这部作品,因为“生死时速”的成功只会继续助涨雨果的气焰——他们使用了“助涨”这个动词,就好像助纣为虐一般。在报道之中,他们强调,雨果作为快速崛起的人气演员,他的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整个好莱坞的明星发展机制是一个巨大的伤害,这是必须杜绝的。
在“纽约邮报”的笔下,雨果就是好莱坞的毒瘤,他的存在就是好莱坞覆灭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纽约邮报”又对接下来两周即将上映的作品进行了展望,并且大加赞赏,认为今年的暑期档无弱手,每一部作品都有创造佳绩的潜力,接下来的暑期档北美票房排行榜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也更加好看。
“就让我们拭目以待,这场赌局的走势将会如何!连续两周的劣势不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只会更加坚定我们对抗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绝对不会向耍大牌的自大行为妥协!”
“纽约邮报”的最后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彷佛是在对抗黑手党恶势力一般,但却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恐慌和空虚。显然,即使是“纽约邮报”也知道,他们已经输掉了一半,剩下一半其实也没有多少遮掩了,距离遮羞布被彻底扯下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科林很生气,也很失望,但这却是一个死局,他可以不断抹黑雨果的名声,但却没有办法阻止“生死时速”的票房上涨,也没有办法阻止观众走进电影院。面对这样的局面,科林有些沮丧,但更多还是愤怒。可以预见的是,“纽约邮报”这份全美销量前十的报纸,已经完完全全站到了雨果对立面,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虽然似乎女巫审判之后就已经如此了。
“纽约邮报”的叫嚣和口号还是引发了一些讨论,现在大部分媒体都已经完全站到了雨果这边,就好像当初质疑“生死时速”前景的媒体之中他们根本不存在一般,现在他们就和雨果同气连枝地一起“对付”十恶不赦的“纽约邮报”。
这就是媒体,变脸比川剧还精彩。
可是,对于雨果来说,他却不打算给予任何回应。一切都用事实说话,这就是最好的回应。
伴随着话题的不断升温,雨果的人气也紧跟着“生死时速”的强势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潮。比起站在摄像机背后的简-德-邦特来说,出现在大屏幕上出生入死的雨果成功虏获了所有观众的芳心,也正如媒体记者的观点所说,“生死时速”才是一部完完全全属于雨果的电影,这部电影将雨果的个人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曾经参与过“夺宝奇兵2”、“蝙蝠侠归来”制作的伊恩-布莱斯(Ian。Bryce),这一次担任了“生死时速”的执行制作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你问我们对这部电影有信心吗?当然没有,在观看电影成片之前,所有人都没有信心,我们认为这就是一部票房五千万、六千万的动作电影,希望它能够在录像带市场上有出色表现。”
“但是当我们在五月底组织内部审片时,所有人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雨果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的魅力,即使是男人们也都感觉热血沸腾,那种阳刚而果敢、硬朗而强势的个性让人不由自主就为他倾倒。所以,当我们观看完电影时,几乎所有人都冲去了理发店,理了一个和杰克一模一样的寸头。”伊恩如此说是有直接证据的,因为他此时就留着一个寸头,而且头发已经长出来一些了,看起来的确像是三、四周之前打理的模样。
但不管伊恩说的话是不是真的,记者们没有办法去找二十世纪福克斯内部试映会成员一一进行确认,不过伊恩的话却从侧面可以看得出来,“生死时速”对于观众的影响力,而雨果更是依靠杰克这一形象成为了新一代偶像。
事实上,即使不寻找二十世纪福克斯内部成员进行确认,“男人就是寸头”,这句话也已经开始在美国的大街小巷里流传,特别是进入夏天之后,愿意进入理发店将头发剪成寸头的男人越来越多,而拉着男友走进理发店将头发剪成寸头的女人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
这一切就好像当年“壮志凌云”上映一般,汤姆-克鲁斯扮演的麦德林掀起了一股男人加入军队的狂潮,如今雨果在“生死时速”里的言行举止也引领着一股风潮,成为了潮流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