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是在想,也许可以给史蒂夫一个成为英雄的理由,比如家庭。”面对罗兰的好奇,雨果也没有保留,简单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对于“世界末日”——也就是后来改名为“独立日”的这个剧本,雨果并没有打算深入钻研、剖析角色,一方面是因为这部电影里对角色几乎就没有什么刻画,就和当初“生死时速”是相似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雨果现在不想要太多地考虑表演,“死囚漫步”之后,他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慢慢休息调整。
只有自己经历过之后,雨果才能够体会到,当初希斯-莱杰拍摄完“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之后的那种感觉。
不过正如雨果所说,如果“独立日”里能够赋予史蒂夫一个为之奋斗的理由,整个角色会饱满起来。这也是许多商业爆米花电影的通病,那些上天入地的英雄只是为了战斗而战斗,动则就是“我要捍卫地球”这样的大帽子往下扣,显得空洞而且无趣,一直到2002年“蜘蛛侠”出现时,这才改变了如此现状。
“一个奋斗的理由……”罗兰因为雨果如此简单的一句话而陷入了沉思。显然,这是许多人一直都没有考虑到的部分,这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前传”系列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英雄,他终究也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
罗兰脑海里的思绪不由开始翻滚起来,他转头看向了一脸放松的雨果,若有所思。其实在好莱坞,一夜成名的例子太多太多,其中也不缺乏那种完全依靠外貌就直接上位的花瓶,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好莱坞成名太过容易,前仆后继。但事实上,真正想要在这个名利场站稳脚跟,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能够登上巅峰的少数一部分人,没有任何一个是傻子。
雨果的睿智,让罗兰捉摸不透。
布拉德-皮特为什么一直等到今年才迎来了全面爆发呢?为什么不是“七宗罪”而是“十二只猴子”呢?原因有很多,作品的累积是必然因素,但其中不能忽略的一个要素就是布拉德自己的心智以及对名利场的理解,只有他自己真正成长了起来,巨星光环才会随之而来。“七宗罪”的转折对布拉德来说,至关重要。
否则前有德鲁-巴里摩尔、瑞弗-菲尼克斯、麦考利-卡尔金,后有贾斯汀-比伯、希亚-拉博夫(Shia。LaBeouf)、乔纳斯兄弟……他们都曾经红极一时,但却都没有能够真正地拥有巨星光环。巨星之路,从来没有那么简单。
罗兰忽然就对雨果的经历好奇起来,不是人们所了解的那些经历,什么“死亡诗社”、“哈德森之鹰”、金酸莓奖等等;而是雨果自己在漫长演艺道路上的探究和追求。
“开始了。”雨果彷佛根本没有察觉到罗兰的视线打量一般,微笑地指了指舞台。
罗兰抱歉地扯了扯嘴角,然后就转头看向了舞台,此时整个舞台已经变得拥挤起来。
一排十五个孩子站成一条直线,茫然懵懂地四处张望着,甚至还有人在大声交谈着,看来大部分都是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他们不知道应该干什么,甚至不知道应该看哪里,只是或焦躁或紧张或兴奋地站在原地,看起来倒像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一起去春游时的景象。
舞台的左侧站着一大堆孩子,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显然就是下一组准备登上舞台进行试镜的人了;更为热闹的是,身为空荡荡的座位陆陆续续开始填满,主要是考虑到今天前来试镜的大部分都是孩子,虽然洛杉矶的冬天并不寒冷,但室外的风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洛杉矶大剧院可以容纳两千人,所以塞尔吉奥就把后面的队伍按照顺序领到了室内安坐下来。
于是,整个现场的气氛都开始升温起来,不是锣鼓震天的吵闹,而是悉悉索索的杂乱,可以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躁动,让空气在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之间不断碰撞。
“啊,你看这些孩子……”卡梅隆轻轻拉扯了一下雨果的手臂,低声感叹到,虽然她没有把话说完,但那微微上扬的亢奋语气已经表现出了她的情绪,雨果看着卡梅隆脸上的情绪,颇有些忍俊不禁。
眼前那一排十五个孩子高高低低地站成一排,站在最右侧的那个孩子身量很高,目测至少已经五点四英尺(一米六五)以上,是这一排孩子之中最高的,颇有些鹤立鸡群的感觉。那个孩子显得很是紧张,右手不断在裤子边缘擦拭着汗水,而身边其他孩子的吵闹也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可以看到他焦躁地转头看向旁边的其他孩子,嘴巴蠕动着,似乎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