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买些粮回来,以后一天两干一稀,早晚干的中午稀的。”李逍说道。
赵大夫在一边反对,“现在赚了点钱,也不能乱花。咱们这里也四十来号人,每天人吃马嚼的可不少消耗。现在又是大冬天的,也不干多少事,少吃点。你看哪家有一天三顿的,就地主家也是吃两餐的,以后我们还是一天两顿,一干一稀。你们爷们干活的,多吃点,我们这些干不了活的,一天两顿稀的就好。”
“有的时候,得想着没有的时候,这样才能细水长流。”
虽然现在卖黄瓜赚了钱,但毕竟有沉重的债压在身上,赵先生并不觉得轻松。几十口人,现在除了卖黄瓜,也没有其它的收入,哪能就大手大脚呢。
赵婉她们想的是赚钱不容易,要节流。
李逍则在想着要如何开源,光靠卖黄瓜肯定也不行的,空间的土地也有限,只能种这么多,再说长安虽是帝都京城,可这个高端市场也就这么大,黄瓜越多,那价格就会越走低,量加大其实也不会有更多的收益。
最好的出路,还是应当再寻找其它的开源方式。
手里有几贯钱,又有这几十号人,还是应当再找一个收入来源,只不过现在做点什么,他确实还没有想到。
守着火塘,茅草屋顶和泥墙柴门便把寒风关在外面。
一碗粥,一块饼,大家也吃的很高兴。
听他们吃的吧唧嘴的高兴劲,似乎在吃山珍海味呢。
“三郎,今天我们留在家里的人已经上山砍了些茅草回来,又挖了些土,明天就可以把茅草编一编,把泥和一和,趁着这几天天气好,把这几座屋顶翻一翻,把墙补一补。”
赵大夫如今算是这个大家族的家长,一边吃饭他一边向李逍汇报下家里的进展。
“我们打算先把这几座屋子修补下,然后再在旁边盖几座新的,一座是你和婉儿的,另外几座是刚来的这些兄弟们的。”
“嗯,挺好的。”李逍点头。
“我呢是这样想的,现在大家每天有饭吃,修补下屋子盖几间茅草屋也费不了多少功夫,不能光吃不做,坐吃山空。咱们这里是秦岭山里,别的没有,树木柴多,我想着咱们在山里挖几座木炭窑,咱们没事就进山去砍柴来烧炭,烧了炭拉到长安去卖,天越来越冷,这时节炭正值钱呢。”
“我们妇人也可以去帮忙砍柴烧炭。”赵婉在一边道。
“我们也可以去。”几个半大小子也跟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小小年纪也知道要出力帮忙。
“砍柴烧炭?”李逍想到了卖炭翁的故事,冬季里砍柴烧炭倒也是穷人的一个营生,这比起直接砍樵卖柴,倒是更好些,可烧炭也是个辛苦的活,还赚不了几个钱。
尤其是让妇人孩童们去烧炭,李逍不赞成。
“妇人在家持家才是正道,外面的活自有男人干,孩子们更不应当去做那些活,你们还小,我的想法是,咱们这庄上也有七八个孩子,有的半大不小,有的也开始懂事,不能就让他们这么放着,得让他们读书。”
“读书?”李逍的话一出口,整个屋里的男女老少们都惊住了。
一个贫穷的小庄子里,一群苦哈哈的庄户,谁又敢想过要让自己的穷小子读书?
想都不曾想过,也不敢想过。